第十三章 风雪少室山(中)-《盖世双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不过关于这事儿的始末呢,咱现在还不宜讲,到后文书会有一段儿“混元剑三问宋无敌”,那段会提到宋武涤金盆洗手当晚和林元诚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,此处咱也先寄下。

    那接着往下说,能攒起那么多高手的组织,又是明面上大家都知晓的……排除了那头两个之后,“毓秀山庄”的嫌疑就上来了。

    且说那少庄主孟启,祖上也是皇亲国戚,但到了他爷爷那辈儿,基本就是什么封号和爵位都不剩了,不过钱和势他们还是有的……有很多。

    于是他爷爷就把这些资源都投入到了“武林”这个领域,很快就成了一方豪强。

    看到这儿估计很多人已经在念叨了:这不就是小旋风柴进那路子吗?

    对,就是。

    总之,传到孟启这代,“毓秀山庄”在武林中已是一股响当当的势力,只不过呢……和其他的高门大派相比,毓秀山庄有个很大的问题——没有属于自己的武功传承。

    江湖上,哪怕是只会一种武学、且还是三流武学的底层杂鱼门派,也算是有“传承”在的;纵然是萧准那种“以剑易剑”的模式,同样也有传承,因为他悟剑山庄也是有独属于自己的武功的。

    但孟启这毓秀山庄,只有代代相传的庄主和流水似的门客,并没有所谓“毓秀山庄的武功”,更不存在什么拜师收徒的关系。

    也正因如此,在寂浮看来,眼前这伙武功路数连他也看不明白的蒙面人,来自毓秀山庄的可能不小。

    再加上此刻与他说话的这个气度不凡的蒙面人,其身形、年龄都与孟启很接近,所以寂浮大师才说出了那后半句模棱两可的话,试图诈一诈对方。

    “自家多年的基业毁于一旦”这种词儿,不同处境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角度,就看当事人会不会对号入座了;而万一对方真被他诈到了呢?那接下来寂浮不就有谈判的余地了吗?

    毕竟对方应该也清楚,少室山这么大,少林的弟子又那么多,无论是躲藏还是逃跑,今日必然是会有幸存者的;你就算去找几千官兵来围山,都不敢说一个漏网之鱼都没有,何况是这区区几十人?如果他们今天真的有百分百的把握能把人杀得一干二净,这蒙面又是蒙给谁看呢?

    故而,寂浮认定,用“可能识破了对方身份”这点作为突破口与对方交涉,也许能有一线退敌之机。

    而那蒙面人闻得此言,也是不禁又赞了寂浮一声。

    “大师不但武功卓越,智慧亦是过人呐,在下只不过说了一句话,您便想到了许多。”蒙面人随即又道,“但,我可以这么说……不管你认为我是谁,也不管你猜的对与不对,都没关系;一来,你没有证据,且你马上就要死了,二来,即便真让你找到办法证明了我的身份、并将这消息公诸天下,到时我也有别的对策。”

    这话,算是把寂浮最后的一点希望也给磨灭了。

    “阿弥陀佛……”寂浮念这句时,已开始运第二次功,且这次,他用的是不同的心法,“既然施主执迷不悟,那也无需多言了……布阵!”

    他最后这俩字儿,自是喊给身后的其他僧众听的。

    少林的罗汉降魔阵,按说是由十八人结阵,但其实多几个或少几个也没太大关系,只要这个阵法的理念大家领会到了,一样能摆的出来,比如说你找三个人在前面表演杂技,后面十五个人负责打人,这阵法的效果也没差多少。

    一时间,众僧踏雪疾散,人影翻飞,棍影交错,转眼便结成了一道气劲勃发、威势迫人的铜墙铁壁。

    但那为首的蒙面人却好像丝毫没有把这阵法放在眼里,他只是微微抬手,做了几个怪异的手势。

    做完后,他身后那群蒙面人便得令而动。

    其中的大部分人,包括刚才对掌后受了内伤的那个,都朝着两侧分散开,绕过了由寂浮和一众武僧结成的阵群,冲向了寺内更深处展开杀戮。

    只有两人,留了下来,与为首的这名蒙面人并肩站到了一处。

    这三人,也未多等,稍加观察,便迎阵而上。

    其一者,静若猛虎踞山,动如狂兽烈奔,只见他身形一长,便已抢至众僧跟前,一双大掌绽出爪形,断棍如折细枝,分躯似搅劣帛,眨眼已将数僧杀得棍断人亡。
    第(2/3)页